目的探讨联合高压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例CHC患者被分为对照组(52例,皮下注射干扰素和口服利巴韦林)和治疗组(53例,皮下注射干扰素和口服利巴韦林,联合应用高压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平均10~16次),疗程均为48周,随访24周,观察病*学应答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合并血清甘油三酯、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8.3%、28.3%和2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7.7%和7.7%(P0.05),但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肝功能、HCVRNA载量和肝硬化患者比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发热、流感样症状和血红蛋白减低发生率分别为50.9%、35.8%和3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1%、59.6%和55.8%(X2=5.5,P0.01;X2=5.9,P0.01和X2=5.0,P0.01);治疗组早期病*学应答率、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和持续应答率分别为83.0%、83.0%和74.4%,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分别为88.5%、86.5%和76.3%)。结论尽管合并高代谢综合征,干扰素联合高压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CHC患者病*学应答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显著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压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可能成为减少干扰素不良反应的辅助疗法。
1.2治疗方法
根据自己选择,将患者分为两组,在治疗组53例中,给予14例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美国先灵葆雅公司)1.55μg.kg皮下注射,1次/w,给予32例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瑞士罗氏公司)/μg皮下注射,1次/w,给予7例患者重组人干扰素α-1b(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万单位皮下注射,1次/2d。同时给予利巴韦林(四川美大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mg口服,3次/d,治疗48w。在给予抗病*治疗的同时给予高压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其方法如下:无菌采静脉血ml,取特制医用高压臭氧(德国赫尔曼高压臭氧治疗系统)20μg.ml缓慢注入血液中,均匀混合后,立即输回患者体内。每例CHC患者平均治疗10~16次,随访24w;在对照组52例中,给予16例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美国先灵葆雅公司)1.5μg.kg皮下注射,1次/w,给予29例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瑞士罗氏公司)/μg皮下注射,1次/w,给予7例患者重组人干扰素α-1b(深圳科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万单位皮下注射,1次/2d。同时给予利巴韦林口服,治疗48w,随访24w。在治疗过程中未应用其他抗病*药物及免疫抑制剂。
2
结果2.1一般资料
在例CHC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53例;年龄19~68岁。入组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资料显示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体质量、肝功能、HCVRNA载量、白细胞减少(<4.0×10/L)率、血小板减少(<.0×10/L)率、肝硬化发生率和干扰素选择种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甘油三酯、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肝功能比较
在治疗前和治疗48周结束时,两组患者肝功能的比较见表2。
2.3两组疗效的比较
在治疗结束时获得病*学应答(ETVR)的患者中,在随访24周时,治疗组有10例失访,而对照组有14例失访。在未失访的病例中,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相差(P0.05,表3)。
2.4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见表4。
干扰素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干扰素受体结合,诱生多种抗病*蛋白,阻碍病*核酸和蛋白的合成,从而抑制病*复制。目前正在进行Ⅳ期临床试验的小分子蛋白合成抑制剂对CHC有抑制作用,HCV基因2型和3型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以不再依赖干扰素治疗,但是对于基因1型感染的CHC患者仍然需要联合干扰素,而我国基因1型CHC患者占全部患者的80%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