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会传染吗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急慢性传染病病毒性肝炎
TUhjnbcbe - 2021/9/3 21:09:00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http://m.39.net/pf/a_4580329.html

掌握: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

熟悉:预防与控制

了解:病原学

一、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

(一)流行病学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丁型肝炎

戊型肝炎

传染源

急性病人及亚临床型感染者

(起病前两周到30日有传染性)

急性、慢性病人和慢性病*携带者

急性、慢性病人和慢性病*携带者

急性病人及亚临床型感染者(起病前9日到病后8日有传染性)

传染途径

粪-口途径(主要)、生活密切接触

经血途径传播:母婴围生期传播、医源性传染

经血途径传播:输血方式

经血途径传播

粪-口途径(主要)、生活密切接触

易感人群

幼儿、儿童

全体新生儿和50%左右未受乙肝病*感染的易感者

受血者、血液透析和静脉吸*者

任何人群,青壮年发病率高,儿童受感染后多表现隐性。

(二)临床表现

均可引起急性肝炎;乙丙丁还可引起慢性肝炎、有的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乙丙还可表现为病*携带者。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丁型肝炎

戊型肝炎

急性肝炎

1.部分病人出现*疸症状:

*疸前期:发病缓慢,可由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有的还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尿色发*、肝区胀痛、轻度肝大,血清ALT升高。

*疸期:巩膜、皮肤*染、尿色更深;发热消退,胃肠道症状好转;血清胆红素升高、ALT显著升高。

恢复期:*疸减退、食欲恢复、体力恢复、肝功能恢复正常。

2.大部分无*疸症状:症状较轻,肝功能不正常,血清胆红素和ALT均升高

慢性肝炎

既往急性肝炎病史,临床可表现为轻度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肝区痛等症状。肝大伴有轻度触痛或叩击痛,多有脾大。可出现*疸、蜘蛛痣、肝掌及明显痤疮。部分病例出现肝外器官损害。

肝硬化

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右上腹不适、隐痛等症状,体检可扪及蜘蛛痣、肝掌、门静脉高压及显著脾大和脾功能亢进;肝功能检查可见肝损伤,转氨酶及血红素水平升高。

病*携带者

血液检测单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无临床症状,经半年观察,无变化。

二、预防与控制

甲型肝炎

戊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丁型肝炎

1.加强疫情报告:当有疑似急性肝炎症状增多时,要及时检测IgM,尽快明确疫情性质。

2.开展健康教育:引导人们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公共食堂、饭店碗筷应消*处理,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

3.改善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对污水、污物和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4.管理传染源:对病人进行隔离,时间是病人发病前后2周(难度较大,应对早期病人及时管控)

1.加强对采供血机构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对献血者和献血浆者的筛查方法的灵敏度;加强对供血者、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监测管理。

2.严格实行一人一针一管。

3.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美容器械,并用后立即毁形,严防再次使用。

4.对经常暴露于HBV的医务工作者应注意个人防护,积极进行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

甲肝减*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

全体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

所有献血员接受血清抗-HCV筛检

重要事实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一种肝脏炎症,可造成的疾患轻重不一。

·甲型肝炎病*通过摄入污染的食物或水,或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而传播。

·几乎每个感染甲型肝炎的人都可完全康复,并获得终身免疫,但仍有很少一部分甲肝感染者会死于重型肝炎。

·世卫组织估计,年,甲型肝炎大约导致人死亡(占病*性肝炎死亡率的0.5%)。

·甲型肝炎的感染风险与缺乏安全用水以及环境卫生条件恶劣和个人卫生状况不良(如污染和手脏)存有关联。

·在食物或水感染风险较低的国家,在男男性行为者和注射吸*者中会出现疫情。

·疾病流行时间可能很久,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已有安全有效的疫苗来预防甲型肝炎。

·安全供水、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条件改良、洗手和注射甲肝疫苗是抵御该病的最有效办法。前往感染率较高国家的旅行者、男男性行为者和注射吸*者等高危人群可接种疫苗。

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戊肝)是一种由戊肝病*感染造成的肝脏炎症。

·估计全球每年有万人感染戊肝病*,其中估计有万人会出现戊肝症状(1)。

·世卫组织估计,年戊型肝炎大约导致4.4万人死亡(占病*性肝炎死亡率的3.3%)。

·戊肝病*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水传播。

·戊肝见于世界各地,但最常发生在东亚和南亚。

·中国开发和批准了一个预防戊肝病*的疫苗,但世界其它地方目前尚未供应此疫苗。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乙肝)是一种损害肝脏的病*感染,可引起急性或慢性疾病。

·病*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在出生和分娩期间由母亲传给孩子,还有就是通过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传播,包括与受感染的伴侣发生性行为、不安全注射或在卫生保健和社区环境以及注射吸*者中接触尖锐器具。

·世卫组织估计,年,有2.96亿人患有慢性乙肝感染(定义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

·年,乙型肝炎导致约82万人死亡,主要缘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即原发性肝癌)。

·截至年,有万人(占所有乙肝患者估计数的10%)知晓自己的感染状况,而万(22%)得到诊断的感染者在接受治疗。根据世卫组织的最新估计,五岁以下儿童感染慢性乙肝病*的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疫苗问世前的约5%,下降到年的略低于1%。

·世卫组织估计,年,尽管已有高效疫苗,但每年仍有约万人新感染乙型肝炎。

·乙肝可以通过安全、能够获得且有效的疫苗进行预防。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丙肝)是由丙肝病*引起的一种肝脏炎症。

·该病*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肝炎,其严重程度从轻微病症到包括肝硬化和癌症在内的严重的终身疾病不等。

·丙肝病*是一种血液传播病*,最常见的感染是通过不安全注射做法、不安全的卫生保健、输入未经筛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注射吸*以及可导致血液接触的性行为等接触血液而发生。

·全球估计有万人感染慢性丙型肝炎病*,每年约有万丙肝病*新感染者。

·世卫组织估计,年,约有29万人死于丙型肝炎,主要缘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原发性肝癌)。

·抗病*药物可使95%以上的丙肝感染者得到治愈,但诊断和治疗可及性很低。

目前尚无针对丙肝的有效疫苗

丁型肝炎

·丁型肝炎病*是一种依靠乙型肝炎病*进行复制的病*。

·全球近5%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感染者染有丁型肝炎病*。

·当人们同时感染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合并感染)或先感染乙型肝炎后感染丁型肝炎时(重叠感染),就会出现丁型肝炎病*感染。

·易出现乙肝病*和丁肝病*合并感染的人群包括土著居民、血液透析患者和注射吸*者。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丁型肝炎病*感染的总体数量在世界范围内已出现下降。这一趋势主要归功于全球乙肝病*疫苗接种规划。

·丁型肝炎病*和乙型肝炎病*感染的结合被认为是慢性病*性肝炎的最严重形式,原因是它会加快肝脏相关死亡和肝细胞癌的发展。

·通过乙肝免疫接种可使丁型肝炎感染得到预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急慢性传染病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