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国乙肝的防治力度不断加大,加强规范性的治疗和管理,防治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随着乙肝疫苗的全面推广,我国乙肝防治重心从预防新生儿感染转移到提高“存量患者”的诊断率和治疗率。
全文字,阅读约需3分钟
今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死亡统计显示,在我国40种法定传染病中,病*性肝炎依然是发病人数最多的传染病1。
慢性乙肝病*(下简称HBV)经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其中,成年人感染HBV,主要是血液传播和性传播。HBV可以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造成血液传播,如修足、文身、扎耳洞、共用剃刀和牙具;与HBV感染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这些都是感染HBV的高危行为。
多年来,我国乙肝的防治力度不断加大,加强规范性的治疗和管理,防治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随着乙肝疫苗的全面推广,我国乙肝防治的重心从预防新生儿感染转移到提高“存量患者”的诊断率和治疗率。
据国家疾控中心的调查显示,HBV感染者约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万-万例2,“存量患者”诊断率和治疗率偏低,统计显示,诊断率为18.7%,治疗率为10.8%3。
对于我国当前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形势,中华医学会北京市感染病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首都医院肝病中心二科主任徐斌副教授介绍:“慢性乙肝患者死于肝硬化、肝癌的风险很高2。因此,早诊早治,对于防治乙肝至关重要。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符合条件应尽快启动抗病*治疗。大家要牢记,乙肝需要长期规范的治疗,不可自行停药。”
乙肝诊疗迎来新标准,治疗范围扩大
在乙肝防治发展的过程中,曾经一度存在“健康”携带者的概念误区,使得很多患者未能尽早地开展抗病*治疗。
我国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由HBV所致患者分别为77%和84%2,因此,患者要尽早启动抗病*治疗,这对于控制乙肝的病情进展十分关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进一步扩大了治疗的范围:只要HBVDNA检测结果为阳性,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排除其他原因),就应该启动抗病*治疗。如果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也不可以掉以轻心,如果患者存在高危风险因素,或肝脏出现炎症、肝纤维化,也要尽快进行抗病*治疗2。指南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以尽可能地降低HBV的复制作为目标,只有HBV的复制得到控制,才能减少HBV对于肝脏的损害,避免发生如肝功能衰竭、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让患者可以获得更长的寿命,更好的生活质量2。
徐斌副教授表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强效抑制病*是关键,尤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