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十一个“世界肝炎日”,主题是“消除肝炎,时不我待”。
肝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和解*器官
就像人体内的一个大型“化工厂”
发挥着代谢、胆汁生成和
排泄、解*、免疫、凝血等重要功能
然而,肝脏是一个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这就意味着当肝脏发生严重病变,甚至癌变,人们都很难察觉。一旦发现,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那么,如何防治这个“无声杀手”呢?
医院
感染科主任、肝病门诊专家谢永海怎么说
肝病门诊八成为乙肝患者
提起肝病,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乙肝。的确,乙肝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肝炎,据了解,我国慢性乙肝病*感染者约万例,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为万~万。
“我们肝病门诊的日门诊量在~人次,其中80%的患者为乙肝患者。”谢主任介绍,肝炎是肝脏炎症的总称,主要分为病*性肝炎和非病*性肝炎两类,病*性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其中,乙肝和丙肝可转化为慢性肝炎,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癌。
有统计显示,在肝硬化和肝癌的患者中,由乙肝病*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为60%和80%,每年约30万人死于乙肝病*感染相关疾病。为此,肝炎是肝病的防控重点。
对于非病*性肝炎中的酒精肝和脂肪肝,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两类都与人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酒精是引起酒精性肝病的唯一原因,而饮食油腻,缺少锻炼的人往往会出现脂肪肝。”谢主任表示,尽管非病*性肝炎没有传染性,但也需要及时干预治疗,否则会演变成为肝硬化。
此外,谢主任还特别提到,在门诊中,有一部分长期服用靶向药物或中成药物抗癌的患者出现了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发病率仅次于病*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病。”谢主任建议,这类人群应避免长期或大量使用有肝*性的药物,最好每月进行肝功能等检查,如果发现异常,及时护肝等治疗。
★肝病专科:周一周六
★肝病专家:周五
★肝病特需门诊:周二上午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
最有效的手段
“对于病*性肝炎来说,肝炎病*是肝炎主要的致病因子。”谢主任介绍,乙肝、丙肝均可以通过血液等途径传播,需要重点防控。随着小分子直接抗病*药物的出现,丙肝的治疗已进入‘全治愈时代,但乙肝病*还无法做到彻底清除。这样就意味着,一旦染上乙肝病*,极大部分人将会终身携带。
这听起来很恐怖,但市民也无需太过于担心。近年来,研发出的强效抗病*药物对乙肝病*复制有良好的控制作用,谢主任介绍,只要病*被抑制,就不会对肝脏造成破坏,患者的病情就能稳定,这样患者就可以正常地工作、学习、生活,也就达到了治疗的目标。
当然,对于还未感染乙肝病*的人群,疫苗接种是最为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谢主任介绍,乙肝疫苗的使用已有近30年历史。自乙肝疫苗纳入婴幼儿常规免疫计划后,我国从曾经的“乙肝大国”,病患发病率逐步下降。
目前,新发乙肝病例以成人为主。谢主任建议,未接种或未规范接种疫苗的成年人尤其是高危人群或免疫缺陷人群应进行疫苗接种或补种。
“一般人群在常规体检或就诊时可以检测乙肝两对半,如果五项结果均为阴性,就可以接种乙肝疫苗。”此外,谢主任还提醒,乙肝疫苗并非注射后就能“一劳永逸”。成年人注射乙肝疫苗后,每个人抗体持续的时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免疫功能差异很大。对于可能和乙肝病*携带者密切接触的人群,建议每三五年要再检测抗体是必要的。护肝的三个正确方法
1、避免不良行为
预防甲肝、戊肝要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吃海鲜、肉类、动物内脏等要煮熟煮透。预防乙肝、丙肝、丁肝则要避免高危行为,如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牙刷等;不使用来源不明或不安全的血液制品;孕妇体检时,表面抗原阳性者按规定进行母婴阻断;不要到没有资质的美容机构去纹身、纹眉、纹眼线等。
2、管住嘴迈开腿
脂肪肝常常伴随着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或者痛风等慢性病,改善饮食结构和加强体育锻炼是关键措施。重点控制脂肪和糖的摄入:少吃动物脂肪、油炸食品和甜食,增加优质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避免饮食无规律。运动可促进肌肉消耗更多的热量,从而加速脂肪代谢,减少之前储存在体内的脂肪。根据身体状况选择一种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3、重视体检和复查
健康人应每年做一次全面体检。已有慢性肝病的人群建议3个月~6个月复查一次。已经有肝硬化的患者应每3个月复查。复查的项目应包括肝肾功能、血常规、肝脏彩超、肝脏硬度弹性检测等。35岁以上的患者还应加查肝脏肿瘤标志物。
END
文
冯梦苓、小五
美编
蛋卷
责编
小五
来源:医院医疗健康集团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图片若涉及侵权等行为
请及时联系我们作删除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