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点上方蓝字珠江频道免费订阅。
这几天,一个关于酱油的消息在朋友圈里疯传......
“酱油生吃竟可导致肝癌,太可怕了!
研究人员最新发现,酱油生吃或可导致肝癌。
一般认为,酱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大豆及其制品因富含硒等矿物质而有防癌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酱油在生产、贮存、运输、销售的过程中,常因卫生条件不良而受污染,甚至带有引发肠道传染病的致病菌,散装酱油的问题会更明显。
实验表明,伤寒杆菌可以在酱油中存活两天,嗜盐菌可以在酱油中长期生存。在混浊、有沉淀、有杂质的酱油中,细菌数会高于标准百倍以上,这样的酱油如果不加热消*就直接食用,就有可能致病。
另外,研究人员还在酱油中发现致癌物质。台湾的流行病学专家调查发现,酱油的消耗量与肝癌直接相关。这是因为酱油在发酵的过程中,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大量的胺类物质,在亚硝酸存在的情况下,会合成致癌性的亚硝胺。
而一些生产工艺差的厂家所生产的酱油极易受到霉菌的污染。因此,从预防疾病的角度来说,除了购买质量信得过的瓶装酱油、不买散装酱油外,还应注意吃酱油尽量熟吃,不生吃。
酱油,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是中国的传统调味品。
上面这则消息令喜欢吃酱油的人心有不安。为此,楚天都市报记者医院肝癌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尹涛,他给我们科学地解释了这则消息。
“
医师尹涛表示,目前未出现长期生吃酱油导致肝癌的临床病例,这种说法并不靠谱。网上所说酱油中含有嗜盐菌等致病病菌,很可能是由于在食用酱油的过程中没有密封好,放置时间过长出现化学变化产生细菌,但并不会直接致癌。
而“酱油与人唾液里含的亚硝酸混合,会产生致癌物质的说法也没有科学依据。酱油放置时间过长会产生*曲霉素,长期进食含有大量*曲霉素的食物确实会导致肝癌,但要达到致癌剂量,正常人每天至少得喝好几升酱油,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
“目前我国肝癌发病诱因主要以乙肝、丙肝等病*感染为主,原发性肝癌只占极少数。”尹涛提醒,生吃酱油致癌的说法并无科学道理,但酱油属于易霉变的食品,日常储存时需多加注意,以免导致腹泻或其他胃肠疾病。
”
专家的意思很明显,不会直接致癌,但要注意这两件事:
1、酱油易霉变,食用过程中必须密封好。
2、放置时间过长出现化学变化产生细菌,发霉变质的酱油不能吃,以免导致腹泻或其他胃肠疾病。
简便方法防止酱油发霉
为了有效防止酱油发霉长白膜,可以往酱油中滴几滴食油、放几瓣去皮大蒜,或者滴几滴白酒,都能起到比较好的防霉作用。
如何买到一瓶好酱油
●看一看:优质酱油呈红褐色或棕色、鲜艳、有光泽、不发乌,颜色不宜太深;
●摇一摇:优质酱油摇动的时候液体流动慢,黏稠性较大,挂瓶,泡沫多、细腻、不易消散。
买酱油一定要看清这三样
1看“氨基酸态氮”的指标
一般来说,“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则酱油品质越高,鲜味也就会越浓。根据这个指标,酱油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
?合格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得低于0.4克/毫升;
?特级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能达到0.8克/毫升之高。
2看是“酿造”还是“配制”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所有酱油产品,都会在包装上注明是酿造酱油还是配置酱油。这两种酱油可是天差地别的:
?酿造酱油:是用大豆加工副产品为原料经发酵制成,有国家标准(GB-)的严格规定。
?配制酱油:
1、一种是用“水解蛋白液”(即一种叫“氨基酸液”的)调制成。如果加工技术不好,水解蛋白过程中还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2、另一种是混入一些酿造酱油原汁的基础上调制而来。
酿造酱油PK配置酱油,
绝对是酿造酱油更好啊!
3看是“佐餐”还是“烹调”
按照酱油的国家标准——GB/TI8I86-《酿造酱油》中规定:成品酱油的标签上,必须标注“佐餐酱油”或“烹调酱油”。
?佐餐酱油:
可以直接生吃,比如蘸食、凉拌等。所以它的卫生质量要求很高。即使生吃,也不会危害健康。
?烹调酱油:
适合烹调菜肴(如做红烧肉)加热后再食用(等于消*),故其卫生指标要求低一些。
两相对比,佐餐酱油比烹调酱油更干净!
用“佐餐”酱油烹调菜肴是可以的,
而用“烹调”酱油直接凉拌或蘸食则不可取。
来源
楚天都市报、健康时报、现代快报等
编辑
路路
小珠子食粥食饭睇大家了,求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