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的小俊(化名)是班里的大高个,但也是有名的“问题学生”,不是因为学习不好,而是因为小俊总是眨眼睛、扭脖子、耸肩、摇头,偶尔还会不间断的清嗓子。鉴于小俊的怪异性行为,老师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就把小俊的座位安排在了班里最偏的角落。这对于即将小升初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
那小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蔡主任给其做了详细的检查:
1、先对抽动初期分类,判断是什么类型的抽动;
2、询问病史,通过脑电图、颅脑CT、头颅MRI,SPECT:检查病因;
3、通过如耶鲁综合抽动量表(Yaleglobalticseverityscale,YGTSS)等对孩子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客观、量化评定。
综上结果,蔡主任判断小俊患的是“单纯运动性抽动症”。
找准了源头,接下来就要对症治疗了!蔡主任为小俊采用“医教一体,多学科诊疗康复体系”---教育医疗家庭多维度相结合,综合性治疗,减少副作用同时能起到综合干预的效果。在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小俊的抽动症状明显得到了改善,老师重新把他调回了以前的位置,因而小俊的自信心也跟着提升了
接下来我们就来跟随石医院蔡西萍主任了解一下“抽动症”的相关信息,如果遇到孩子有类似情况,一定要提高警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又叫做抽动秽语综合征,一般发病年龄始于约2岁,常见于5至10岁,并在10至12岁出现高峰。它是一种不自主的、没有目的性的、快速地、刻板的一种肌肉收缩,同时伴有一种或多种爆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
那抽动症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单纯运动抽动:眨眼、咧嘴、张口、耸肩、晃头、甩手等。
复杂运动抽动:抖动躯干,抽动腹部、弯腰,走路转圈、跺脚等。
单纯有声抽动:吸鼻子,清喉,咳嗽等。
复杂有声抽动:重复的词语,语句,秽语,模仿声音或模仿言语等。
抽动症与哪些因素有关?
1、围产期因素
母体孕期精神紧张、高热、先兆子痫、难产、生后窒息史、新生儿*疸等
2、感染因素
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鼻炎、咽炎、水痘、各型脑炎、病*性肝炎等。
3、精神因素
惊吓、情感激动、忧伤、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性强的动画片,过度打电子游戏等
4、家庭因素
父母关系紧张、离异、经常性训斥或打骂孩子等。
5、其他因素
癫痫、外伤,一氧化碳中*,中*性消化不良、过敏等。
蔡主任温馨提示: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挤眉弄眼、扮*脸、耸肩清嗓、说脏话等的行为,家长应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虽然这些小毛病看起来不起眼,但是这些不受自我控制的异常行为会导致孩子极易被其他小朋友嘲笑,缺乏自信心,时间久了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