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都会发现,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看着十分脆弱,但并不容易生病。等到孩子6月龄以后,就隔三岔五地生病,烦不胜烦。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真的就像大家所说,宝宝从母体获得的抗体消失导致?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揭示真相。
宝宝6个月,母体抗体并未消失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新生儿主要抗体是IgG,是从母体获得,同时含有一定量的IgM,也可起到一定的免疫防御功能。
IgM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在胚胎发育晚期的胎儿即可产生,血清中IgM的含量一般不超过0.2mg/ml,低于0.7-17mg/ml的成人水平;而新生儿IgG抗体来自母体,出生时已经达到成人水平,因此可起到主要的免疫防御作用。
IgG的半衰期大约是0天,宝宝满月时妈妈给的抗体就只剩一半了。新生儿自身需到生后个月才可开始合成IgG,随着IgG逐渐的代谢,从母体带来的抗体大约会在宝宝9个月大的时候完全消失。
换言之,在宝宝6月龄的时候,自身已经开始慢慢产生抗体,从母体携带的抗体并未消耗殆尽,“母体抗体消失导致宝宝容易生病”的说法并不正确。
宝宝6个月容易生病,原因有这三个
既然宝宝6个月的时候,从母体中获得的抗体还在,那宝宝为何容易生病呢?原因有如下三点:
一是和妈妈的分离焦虑所致。现在规定的最长产假是天,也就是6个月左右,妈妈结束产假重回职场的时刻对孩子就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产假期间,妈妈无时无刻陪伴和照顾宝宝,宝宝安全感充足。产假结束,妈妈跟宝宝见面的时间一下子少很多,主要养育者变成爷爷奶奶或保姆,宝宝心里是不情愿的却又无可奈何。沮丧的情绪会导致宝宝更容易生病。
二是宝宝接触的病原体更多了。6个月的宝宝,已经会坐,大动作有所发展让宝宝活动范围扩大,可以更好地用双手探索世界,不管是玩益智的玩具,还是看一看拉拉布书,或者学习爬行的时候在垫子上来来回回,宝宝都可能接触到更多的细菌,当身体的抵抗力不足以抵抗这些细菌,宝宝就会生病了。
三是宝宝可能不小心“病从口入”。6个月的宝宝,开始添加辅食,食物不再是单一的母乳或奶粉,种类和数量都更加丰富了。宝宝在吃了第一口高铁米粉后,妈妈就会循序渐进地给孩子添加菜泥、肉泥、蛋*、坚果等等,帮助孩子摄取更丰富的营养物质。但由于很多食物孩子是第一次吃,所以就存在过敏的风险。很可能一不小心吃到了致敏食物,宝宝就生病了。
宝宝6个月后,增强抵抗力记住四点
一、保证母乳喂养
母乳是营养最丰富且最安全的食物,尤其是初乳中特别多的抗生素,可以起到抗感染的作用,这是任何乳制品、食物不可完全具备的。同时,六个月婴儿胃肠道功能比较弱,而母乳中营养成分较高,含有乳铁蛋白和双歧因子,比较容易吸收,不会增加宝宝胃肠道负担,有利于营养的摄入。
二、保持充足睡眠
六个月宝宝的身体处在发育的高峰期,应当保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睡眠时间保持在1~16个小时左右,有利于促进身体发育。若睡眠时间不足,不仅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还会导致精神萎靡、哭闹不止、食欲不振等现象,间接影响身体健康,使免疫力低下。
三、疫苗接种不可少
婴儿在刚出生时,机体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外界病菌的感染,从而造成各种不良症状,需要系统地进行疫苗接种。6个月的宝宝容易生病,疫苗接种更不能落下,应该有序安排,1岁以内,完成卫健委规定的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减*疫苗,以及乙型肝炎病*疫苗接种的基础免疫接种。
四、适当户外运动
6月龄的宝宝,十分推荐家长用西尔斯背巾带着孩子出行。户外运动晒太阳,皮肤能够合成天然的维生素D,从而能够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孩子的身体循环会加快,抵抗力也会随之增强;户外运动增进亲子关系,宝宝更能感受到父母的陪伴和爱,心情好自然百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