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会传染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次爆发疫情,蝙蝠都成罪魁祸首为什么蝙 [复制链接]

1#

最近武汉疫情形势严峻,医学、专家们一直在试图研发能够对抗此次病毒的疫苗,而要研发疫苗,首先要了解病毒,找到病毒的来源或有相似病毒的宿主。病毒学家明确指出,此次病毒与SARS的基因序列相似度达到80%,两者可谓是表亲关系,而两者的天然宿主很可能就是蝙蝠。那么,蝙蝠为什么会成为此次疫情的“罪魁祸首”呢?

蝙蝠种类和分布

从动物学角度来说,全球有哺乳动物大约种,蝙蝠就有种,是仅次于啮齿类的第二大哺乳动物群体,而蝙蝠又是唯一能飞翔的哺乳动物,这让它们除了种类多样,而且栖息环境多样,分布十分广泛,存在于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在我国,蝙蝠种类多达种,占世界种类的13%,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气候温热,物产和物种丰富的地区,湖北和广东正符合这些特点。

近十几年来,人类在蝙蝠体内发现了非常多的致病病毒,目前所发现的蝙蝠病毒种类已达种,而每种蝙蝠至少携带2.71种病毒。为什么小小的蝙蝠体内会集如此多的病毒于一身呢?

蝙蝠与病毒

蝙蝠是最古老的哺乳动物之一,其存在与进化史长达万年之久。很多古老的病毒,如狂犬病毒、亨尼帕病毒,数百万年以来与蝙蝠共同抗争、共同进化,彼此之间有了很好的适应,所以这些蝙蝠病毒是整个哺乳动物中最保守和最古老的。除了古老的病毒,病毒学家还在蝙蝠体内发现了许多新病毒,如蝙蝠肝炎病毒、逆转录病毒、瘟病毒、轮状病毒、流感病毒等等。

最令人胆寒的是:蝙蝠体内的病毒多是人畜共患的致病病毒,一旦感染,很可能会致命。可为什么蝙蝠能与这些病毒相安无事呢?病毒学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蝙蝠在长期的进化中推动了新的且有用的遗传变异,并在这些变异的基因中找到了I型干扰素基因和自然杀伤基因--NK细胞受体。

I型干扰素基因被称为抵御病毒的“第一道防线”,它会抑制蝙蝠体内的抗病毒免疫通道,使蝙蝠不仅能抵抗疾病,还能有效却不过分地对病毒产生免疫反应。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虽然免疫反应有助于身体抵御病毒等病原体,但如果发生过度免疫反应可能会导致人类及其他哺乳动物发生严重的疾病。比如人体中被激活的“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通道,就与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自然杀伤基因NK细胞受体则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能快速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并对其做出反应,即激活免疫系统的“软保护”机制和抑制病毒在体内的传播,而蝙蝠对感染病毒细胞的激活和抑制作用比在其他大多数有机生命体中复杂得多,它们可以在短期内快速缓解病毒感染,并试图阻止病毒生长和对身体的全面攻击。

I型干扰素基因和自然杀伤基因仅仅只是蝙蝠对致病病毒具备特殊免疫能力的一部分原因,病毒专家们还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蝙蝠病毒散播

虽然蝙蝠体内存在多种致病病毒,但由于蝙蝠的生活习性,使它们与人类的距离较远。不过,随着人类数量的增加,活动范围无限地向自然环境延伸,使蝙蝠栖息地逐渐缩小,它们不得不融入人类的活动范围内,甚至直接栖息到人类的居住环境。蝙蝠与人类的活动范围的融合和交叉,毫无疑问地增加了蝙蝠病毒散播的机会。

更有甚者,为了追求“野味”,捕食蝙蝠,这无疑将自己暴露在蝙蝠病毒里。所以有人说:蝙蝠不招惹人类已是万幸,可还是有人“作死”捕食它们!因此,有鉴于这次疫情对国人产生的危害性,国人呼吁对“禁食野生动物”立法,这不仅是在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