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人来说,吃饭是一家人交流感情的重要时刻。一盘菜,你夹一筷,我舀一勺,不仅分享了美味,更是表达了亲密。
然而你可知道,这样一顿饭下来,不仅情感得以增温,各种细菌、病*也在大家的“相濡以沫”中传播了开来!
“公筷公勺”倡议一直是饮食文化的热点话题之一,那么使用公筷公勺究竟有多必要?
1
不用公筷、不分餐,细菌可能增多倍
近日11位疾控专家做了个实验测试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后的细菌对比。
这个实验小组由11名疾控专家参与测试,实验地点在一家餐馆,点的几道菜分别是凉拌*瓜、盐水虾、干锅茶树菇、炒芦笋、咸菜八爪鱼和香辣牛蛙等。
每道菜都分成两份,一盘使用公筷,一盘不使用公筷,并提前进行了取样保存。
为了保证科学性,11名参与人员都经过培训,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的两组菜,必须交替着吃。最后每个菜都至少留下25克,用来第二次取样。经过小心翼翼严格无菌操作采样后,放入无菌样品袋并迅速存放到采样箱冷藏。此时大家已经等待40分钟。
用餐完毕完成取样之后,采集的样本通过冷链运到实验室。
经过48小时的培育,实验结果显示:对比“公筷”和“非公筷”两组菜品剩余部分的菌落总数,“非公筷”那一组菌落总数,全部高于“公筷”那一组!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菌落总数竟然相差那么多倍!!!
凉拌*瓜——“非公筷”组的菌落总数是“公筷”组的将近3倍。
干锅茶树菇——两组菜品的菌落总数相差17倍!
炒芦笋——两组相差将近18倍!!
咸菜八爪鱼——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倍!!!负责检测的专家表示:如果不使用公筷,一方面,会把自身口鼻腔携带的细菌通过筷子传到菜上。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不同菜品本身携带细菌的交叉污染。
2
一双筷子隐藏了多少疾病风险?
有人可能会问:“我这样都吃了几十年了,不也一点事都没有吗?”其实,有些问题,可能只是你还没发现;而有些问题,等到发现时可能已经晚了!
1传播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临床上大多数都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或许没有临床症状,或许有临床症状也没引起重视。它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也与胃癌发生相关。
随着筷子夹来夹去,它可以传播到人的胃里。也因此会出现“一人检查出幽门,结果全家都有”、“办公室常聚餐,6人有5人感染”的情况。
年《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期刊上刊发的一项关于“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涉及了19个省市自治区的3万多人,幽门螺旋杆菌的总检测率为54.76%。也就是说超过一半中国人胃里有幽门螺旋杆菌。
当一桌人用各自吮吸过的筷子在菜盘里翻来戳去之时,或许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病菌的传播。2引发呼吸道传染病传播
流感、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也能通过消化道感染。如果与这类患者共同进餐时不用公筷、不分餐,那病*就可能通过筷子上的唾液感染盘中的菜品,从而造成交叉感染。
值得一提的是,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陈金*曾介绍:“虽然近距离飞沫传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但是也无法排除病*通过口水-餐具-食物-餐具传播的可能性。
此外,根据研究,麻疹、带状疱疹、手足口病等也都可能在互相夹菜、公私筷不分的合餐过程中传播。
3
使用公筷,就从下一顿饭做起
分餐、公筷制不仅是防止“病从口入”的有效措施,同时还能控制食量,减少食物浪费。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都已纷纷发布相关条例规范,要求推进公筷、公勺的使用,推行分餐制的实行。
那分餐、公筷制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外出就餐时
专家提醒,外出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很有必要。它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好处:
一是干净卫生、预防疾病。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时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减少对菜品的污染,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特别是降低胃幽门螺杆菌、甲肝病*等食源性病原体的传播。疫情期间,避免混用餐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传播的风险。
二是减少浪费、文明餐饮。使用公筷公勺可帮助大家养成定量取餐、按需进食的习惯。在外用餐没有吃完的,大家可以放心打包回家。减少浪费的同时,还培养了人们环保节约的良好风尚。
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自带筷子、勺子
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到餐馆就餐,把餐馆提供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使用。
要求服务员分餐
主动和服务员提出要求,将鸡、鸭、肉等方便分装的菜提前分盘,每人一份。
在家吃饭时
准备公筷、公勺
在中国居民饮食习惯上,实行分餐确实非常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先养成配备公勺、公筷的习惯,将公勺、公筷摆放在菜品旁边或是各自手边,在夹菜时用它,在入口时换成私筷、私勺。
公筷、公勺的颜色和款式应和私筷、私勺有明显区分,比如公筷比私筷长一些、颜色鲜明一些等,避免用错。
固定各自的餐具
小孩、老人的抵抗力比较弱,其餐具最好专人专用,碗筷、勺子、水杯等器具都应区分开,可以方便地通过颜色、外形等进行辨认。
家中已有成员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甲肝、戊肝等病*的,不仅要做到固定各自的餐具,还要单独洗涤、晾晒,以免全家染病。
碗筷定期消*
每周最好将碗筷消*一次,具体做法是:取一口深口锅,将碗筷等餐具放入其中,加水至完全没过,然后开火煮沸,水沸后再煮15分钟左右即可。
另外,为健康起见,筷子、勺子即便没有损坏也建议3~6个月更换一次。
使用分餐、公筷制并不意味着人情的疏离,反而是对同桌人的一种尊重。刚开始时可能会觉得有点麻烦、不适应,但长期坚持使其成为习惯后,你就会发现这一个简单的小动作,可以守护全家人的健康!
更多知识
苹果换个吃法,功效翻倍!一天一个,防疾病、强身体~速冻食物没营养?吃白米饭增加糖尿病风险?这5个事实和你想的不一样~在看一下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