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感染者,血清二对半检查报告为“大三阳”,就是乙型肝炎吗?都需要治疗吗?不能结婚或者结婚后一定会传染给配偶吗?乙肝病*感染的母亲生育后一定会传染给小孩吗?也不能给小孩喂奶吗?
乙肝病*感染者并不都需要治疗
我国大约有近一亿人为乙肝病*感染者。到底哪些人群需要立刻治疗,哪些人群仅需要定期复查呢?
有些感染乙肝病*且血清检查呈现“大三阳”的人,可能病*复制水平很高,其HBVDNA也很高,但往往转氨酶是在正常范围,这样的病人通常我们称之为免疫耐受的状态;
还有一种人是“小三阳”,特点是HBVDNA阴性,肝功能也是正常的,通常称之为携带者。以上两种人群体内的免疫系统与病*和平相处,处于平衡状态,是不需要治疗医院(最好3~6个月一次)检查,了解肝功能和病*复制的情况。
无论“大三阳”还是“小三阳”的患者,只有当病*复制活跃,即HBVDNA水平高,转氨酶(ALT)大于正常值时,才需要重视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治疗,也恰恰在这个时候,机体的免疫清除功能启动,这下是清除病*的好时机。另外,如果能做肝穿刺,了解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情况,对于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治疗也极其重要的。
除此之外,有些患者虽然转氨酶正常、HBVDNA不高,但由于要行移植手术,或合并其他疾病需要行化疗或应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等,有引起乙肝病*再激活的可能,因此也需要预防性治疗乙肝。
超过95%的感染者可自行康复
成人感染乙肝病*超过95%的人群可自行康复,只是在下次体检时发现乙肝的抗体是阳性的,也就是说,成为了一个感染恢复者,并具有了免疫能力。这是一个重要的常识,
只有婴儿期(如刚出生的婴儿以及5岁以下的小儿)感染乙肝病*会有超过95%的可能成为慢性乙型肝炎,这是因为婴儿时期,机体的免疫功能没有完全形成,特别是在母亲为乙肝感染者且病*载量很高、婴儿出生时没有保护措施及免疫阻断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小儿会成为慢性乙肝感染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母婴垂直传播)。因此,对婴儿的保护才是预防乙肝感染的重点。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已经开始实行了国家计划免疫,即对全国出生的婴儿在出生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以后第一个月和第六个月分别再注射一次,共三针),当其母亲为乙肝病*携带时,也实行了免疫阻断策略,即除了乙肝疫苗外,再注射一次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
夫妻一方感染乙肝病*,医院检查,如果体内没有乙肝表面抗体,则需要去防疫部门注射乙肝疫苗,在连续三针注射以后,大多数人会产生抗体并具有很好的保护性,不会被感染,也不会影响生儿育女。
乙肝感染的母亲完全可以母乳喂养
在没有免疫阻断方法的几十年前,在婴儿没有乙肝疫苗接种的情况下,在生产的过程中并且在以后的母乳喂养过程中,很多的婴儿感染乙肝病*的机会大大增加。
但随着上世纪80年代乙肝疫苗的问世和普及,特别是近20多年来,我国实行乙肝疫苗国家计划免疫以来(所有出生的婴儿在24小时内免费接种乙肝免疫,并在此后第一月,第六月分别再注射一次,共三次),以及对乙肝病*感染的产妇实行免疫阻断以来,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统计,慢性乙型肝炎病*携带产妇所生婴儿,在经过接种乙肝疫苗联合单次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即使产妇血清HBsAg、HBeAg均阳性(俗称大三阳),包括HBV-DNA高载量(即高传染性的产妇)进行母乳喂养,也不会增加婴儿感染HBV的风险,而婴儿却能获得母乳的哺育——这是上帝赋予母亲可以献给婴儿最适宜,最宝贵,最全面,也是最完美的礼物!
摘自《未婚妻是乙肝患者,我们能拥有健康的宝宝吗?》
作者简介:
吴超,感染科主任医师,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医院副院长。
年医院,感染病专业研修,访问学者;年美国UniversityofMassachusettsMedicalSchool高级访问学者。指导各校感染病专业硕士及博士研究生30余名;在读硕士及博士研究10余名。
从事感染病专业临床与教学工作33年,发署名论文90余篇,SCI收录30余篇。并参编三部专著。江苏省“十二五”“十三五”医学领*人才及创新团队负责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