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此时的你是否依然在床上看这篇文章,新冠肺炎来势汹汹,形势至今不算明朗。这次的新冠肺炎被国家卫健委列入了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那么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有哪些是甲类传染病呢?
其实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5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传染病分类图
其中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另外,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
基于当前的肺炎形势,国家卫健委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但是为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决定采取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等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所以,为了更好的控制疫情,有患病风险的人群应该自觉主动隔离,只有这样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